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https://bjzbm.ynsnw.com/

佛顶峰山腰采菌子

   2014-09-03 34550
核心提示:已是雨水的丰沛期,苍山上的野生菌类早已按耐不住蠢蠢欲动了,一朵朵伞一样的菌子春笋般从地上冒出来,然后被有经验的采菌人或端
已是雨水的丰沛期,苍山上的野生菌类早已“按耐不住”“蠢蠢欲动”了,一朵朵伞一样的菌子春笋般从地上冒出来,然后被有经验的采菌人或端上自家餐桌或摆在集市销售。

野生菌类上市已近两个月。大理州农科院土壤肥料与农业环境监测研究所菌类室,组织人员到漾濞、云龙、剑川、南涧等地收集野生食用菌的菌种资源,从6月份开始,收集了大理州各县市当地特有的野生食用菌菌种资源近30种。而苍山就有70多种野生菌类,多半可食。牛肝菌、见手青、松茸、青头、松毛菌、松萝菌等是比较好的品种,采菌子的人都说,苍山上很难见到鸡枞。松林下,各种菌子躲猫猫一样藏在干枯的松针下。很少见外地人上山采菌子,几乎都是大理本地人,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菌子可以吃什么种类的好吃。

这些野山菌无法人工培育,在自然界完全处于野生状态下,它们通常生长在人迹罕至、海拔2000至4000米左右的深山老林中,需要地形地貌错综复杂的立体气候,当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或受到外来污染时,野山菌便不能生长甚至消失,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它们也是环境监测小卫士,它们的出现至少证明了环境的生态平衡性良好。云南有着复杂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土壤种类以及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云南食用菌分为20个纲、11个目、35个科、96个属,约250种,占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中国食用菌的三分之二。

7月26日,我们也加入了采菌子的行列。

从大锦盘进入苍山,路上遇到了一个采菌子归来的人,一问得知是大锦盘的村民,名叫周常九。周常九早上6点多就来山上采菌子,10点左右已经下山,准备将菌子拿到市场去卖。他手持翻找菌子用的小耙子,背着一个竹筐,竹筐里覆盖着松针,松针下则是菌子,一看,主要是见手青,白见手和红见手两种,每一朵都挺肥大,两三朵差不多一斤的样子,这些菌子加起来估计2斤左右,“菌子不好采,越来越少了。”“这个拿到市场就是60元一斤”,“常常上山采菌子,等到9月份菌子就不太好采了。”我们提出想买他的菌子,拿出来3朵,周常九说,那就十块一朵吧。

作为生长在平原的我们,没有见过模样神奇品种奇特的野生菌,一路上各种幻想,脑海里都是小时候看童话书的场景:采蘑菇的小姑娘提着篮子走在森林里,一朵挨一朵的蘑菇调皮地跟小女孩打招呼,小松鼠也跑来凑热闹,只见小姑娘不慌不忙地采了一朵又一朵,篮子满了,她停下来和小松鼠玩耍。

沿途要经过凤鸣谷养殖场,不时有鸡叫声和狗吠声传来。道路两旁则是绿叶满枝的果树,只是不见果子。随处可见的野生“救军粮”和地石榴露出诱人的神色,可惜还没成熟,走在齐腰深的绿草丛中,满眼都是清新的绿、醉心的绿。和春天的感觉不同,夏天的苍山更丰腴,除了长着野生菌外,树木、花草看起来更有味道,用相机随便捕捉颜色,出来的都是不可复制的美景。

穿过“凤鸣谷”,就到了松树林。夏天的松林在雨季的抚润下显得格外青翠,地上堆满的干枯松针上不再是油腻腻的了。我们每个人几乎是瞪大了眼睛弯着腰全力寻找,来来回回在松林里打转,却始终不见菌子。不多时,来了一家采菌子的,共五个人,其中年长的男子姓杨,也是大锦盘的村民,他们每人都拎着小竹篮,竹篮里都有收获,眼尖的杨先生在一棵松树下用靶子采到了一朵见手青,我们在此处走过不下3遍,却不知道原来松针下藏着这么个宝贝呢。好不容易采到了几朵小而发黄的菌子,向他们询问,有经验的爸爸说,这种菌子不能吃,兴奋的心情立马变得沮丧。

又往前走,发现了几朵颜色艳丽的鲜红色的菌子,一个杨姓的太和村村民说,这是红头菌,有毒。近前一看,杨大哥精致的篮子已经躺着几种菌子,有青色的,有红褐色的,也有乳白色的,杨大哥说这几种都是能吃的,但是除了见手青,他叫不出来其他菌子的名字。半路,我们也发现了一种白色的菌子,有柄环,一问,也是一种有毒的菌子。

一对年过六旬的夫妇已经是当天第二次上山采菌子了,“上午采的已经卖完了”,67岁的老爷爷笑着说,他从框里拿出3个梨,“给你们解渴,这个时节,我们进山采菌子都带着梨。”

最终,我们采到了一小朵红见手,努力了一天收获甚微,这枚红见手显得特别袖珍和珍贵,让人爱不释手。往山下走,经过一间护林房。热情的护林员招呼我们坐下休息。两个护林员都姓杨,大锦盘人。其中一个叫杨周林,已经64岁了,他指间夹着烟,指关节粗大,像朋友一样跟我们聊起了他亲历的苍山上有趣的故事。有采菌子的村民归来,都会跟杨周林打声招呼,顺便将竹篮放下来,让杨周林帮忙鉴别一下菌子是否有毒——杨周林在这方面堪称专家,“好多常年经营野生菌的饭店都不一定有他懂菌子”,村民说。他将篮子里的白色和发黄的菌子丢到垃圾桶说,“这些吃了轻者会拉肚子,重者可能会晕倒,剩下的就可以放心吃了。”“我们就是不确定能不能吃,所以才让杨师傅鉴定鉴定。”村民得到鉴定结果后,就满意地离开了。

“鉴别是不是毒菌,有个简单的办法,炒菌子时多放点蒜,如果蒜还保持原来的颜色,就可以吃,如果蒜变成了青色或者是发黑,就可以断定菌子有毒,不能吃。”杨周林着实像个菌子专家。

大理今年菌子价格大幅上涨,主产于苍山的见手青,从去年的每市斤35元上涨到60元,在新桥北农贸市场,一位姓周的四川籍妇女,雨季时专销菌子已经三十个年头,给她供货的采菌人来自大理市、漾濞县、巍山县、洱源县等地,今年各地供货量普遍减少。6至8月,本来是菌类的丰产期,今年大理学院农生学院专门从事菌类研究的苏鸿雁老师带着学生去了苍山、洱源、邓川、鹤庆、漾濞等地采集菌子做样本,包括可食与不可食的菌子,每天只能采到10来朵,相当于往年的五分之一。

苏鸿雁介绍,近几年大理州持续干旱,正常年景雨季5月份来临,今年却直到6月中旬才来,菌类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今年夏季温度偏高,抑制了菌类的生长,“就像花骨朵还没开花就干萎了”;湿度不足,菌类也难以繁殖。此外,苍山腐植土逐年增厚,也影响菌类的生长。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友情链接  |  禁止发布规定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滇ICP备17006069号-2